中學生不應該關心政治

從「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到「中學生不應該關心政治」,爲什麽我認爲這才是積極的心態?從對政局的失落中走出來後,我們還能做些什麽?

當我寫下標題的這一刻,我深知這與我原來的主張是互相違背的。不知道這個新的主張會不會傷害到昔日的支持者和戰友們的心情,但請先聽我娓娓道來。

在2018年的509大選後,馬來西亞迎來了一個新的風氣和面貌,我們終於終結了國陣長達一甲子的黨國統治。後來隨著「18歲投票權」的議題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身爲學生的我們提出了「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的理念,希望青少年可以更積極參與政治的討論,亦有不少學生加入了這個思潮中。但經過了2020年的政變和今年(2021年)的政治動蕩,我看到了另一個新的視野。

在這兩年的政治動蕩中,我看到政客的醜態和人民的無力。即使馬來西亞近代出現了許多新的政黨,但是參與其中的人卻依然是那一些熟悉的老面孔。脫下了戰袍,再換一件,依然可以闖蕩江湖。嘴巴上說人民至上,眼裏卻除利益以外都是浮雲。

而「人民能做什麽?」,我想應該沒人知道這題的答案。我開玩笑地説:畢竟十八歲的我連投票權都還未擁有過。

這是最可悲的景象。人民在一切的鬧劇前只能坐著看戲,看著我們一票票投選出來的國會議員表演青蛙跳的戲碼。這種失望透頂的感覺和乏力感,讓我開始反省過去的行爲和主張。最終我發覺——「在政治面前,我們根本做不了什麽…」

是的,這是我們過去一直不肯面對的現實。沒錯,政治是黑暗的、是骯髒的、是沒有底綫的。我們的義憤填膺,只是淪爲政客的政治資本而已。

這個事件則成爲了反思的契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看待事情的角度。讓我進一步思考,我們該如何做得更好。

表面上「中學生不應該關心政治」的這個論述非常消極,但實際上卻給予我們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去為國家的未來奮鬥。

「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的觀點本身就過於狹隘。即使大家的初衷都是希望可以建設一個更好的馬來西亞,但在關注政治權斗的過程中,我們卻忘記了許多更值得被關注的事情。當中學生只關心政治,只會導致我們與初衷漸行漸遠。

因此,我找到了更恰當的論述——「中學生應該關心社會議題與公共事務」

馬來西亞依然有許多在無人問津的黑暗角落、不在政治舞臺上的社會議題需要被人們關心。站在「希望建設更好的馬來西亞」的角度,比起原本目光狹隘的的論述,這點或許可以幫到更多人。政客觸及不了的地方,也需要我們的目光。

這不代表我們就從此不需關心政治,而是需要重新思考我們應該用什麽切入點去瞭解政治。馬來西亞從來不缺口水戰,我們缺的是對於民主改革和建立民主大馬的討論與監督。我認爲這是關心公共事務的一部分,因爲長期以來我國就一直面臨著這個問題。

如何建立民主大馬、如何重建民間與國會之間的信任、如何創造民主的公共政策討論空間、議會年輕化等,是接下來我們需要面對的議題。

政治只是達到這個目標的其中一個手段,不是唯一的手段。如果將自己深陷在政治的泥沼中,我們反而更加無法動彈。在目前我們無法改變這個狀況的前提下,我們的精神應該可以被利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而我們希望中學生擁有的開放視野、思辨能力、社會參與能力,都可以在關心社會議題的主張下得到更多的空間。每個人也都可以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獲得舞臺和改變的能力,我們要讓更多議題重見天日。

中學生需要瞭解政治,但不能只注重政治,乃至於沉迷於政治。

何況當我們給予政客的期望越高,失敗後帶來的失望也會更高。這很可能直接澆熄一個人對社會的熱忱和關心,從此一蹶不振。我們沒有能力面對這個不可控的風險。而過於在乎的心,隨著政局起起伏伏,也會造成許多心理上的負擔。因爲這樣而錯失其他改變的機會,是大家都不樂見的。

爲了打破目前的僵局及創造更多的可能,是我支持這個論點的主要原因。走出政治的迷霧中,我們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也才有更好的討論空間。

這兩個看起來非常勢不兩立的主張,在「參與社會」及愛馬來西亞的心上是沒有差別的。不管今天提出的論述爲何,都不改我們愛馬來西亞和積極的心。

馬來西亞是一塊福地,這些年來在政治的討論過程中我也遇見了許多人才。大部分的青少年也對自己的家鄉抱有熱忱,這是相當欣慰的。撰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即使依然認爲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的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

不管你的主張是什麽,保持開放與民主的心都是重要的。希望我們都能在各自的空間發光發熱,我們總有一天會換來一個更好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會山莊正門與下議院訪客空間
2019年的國會山莊與下議院會議(攝由: XMing Lee)

--

--

走走想想 - XMing

嗨,你好。我是 Xming,來自馬來西亞。「胡思亂想」是我最擅長的事,關心公共事務也是我的日常。也是 Podcast 節目「就想試試看」的主持人,歡迎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user/thinkandtry/platforms